【深度好文】聪明的人,都懂得沉默
王安忆是我喜欢的一位女作家,她低调、内敛,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她的《长恨歌》,笔调轻轻,就把旧上海的风情不动生色地刻画出来了。
2003年,她的《启蒙时代》出版时,自己曾公开表示这部书不同于一般小说,定位于思想性的作品但又有些单薄。仍有一位业内人士不厌其烦地、长篇大论地写一篇文讨伐此书,对书里每个人物的设计、定位进行深度剖析、解读与评价。
她说,小说家带领读者进入小说*的能力欠缺,读者和人物之间是拧巴的。
其实,在读者眼里,此书并没有她说的那么不堪,把《启蒙时代》放进王安忆的诸多作品里,就是她的又一本经典。有专属于她的魅惑力,能让读者触摸到一个时代的光泽。
王安忆始终保持*的沉默,不辩、不恼、不怒,就像她笔下每一个美丽的女子,又似一株柔韧的植物,任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脚踏实地又处乱不惊地活着,依然以作品之多、风格求异立于世。
现在想来该是一种何等的美德?
嘘声,是心里的一片海。
本来宁静,却因为生活百态掀起了无限风浪,聪明人选择用沉默来承载杂音,才是真本事。
历史有一个歇后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三国里的军师徐庶虽然不是一个主要人物,却因为他的一言不发,成了一个家谕户晓的人物。
他本是刘备的谋士,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夺得爽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见曹操,告知他刘备取胜主要依靠徐庶。
曹操的谋士程昱劝他争取徐庶入魏,因为此人才能过高。
曹操把徐庶的母亲接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信召他归来。为此,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前去曹操那里营救母亲,临行前,他对刘备说:“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徐庶入魏后,曹操曾派徐庶前往攀城劝刘备投降,刘备想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就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告诉他自己虽身在曹营,但发誓此生缄口,不为曹操献计。
古语说:“丧家身亡,言语占八分。”确实有道理。
他回来后,因真相大白,他的母亲愤而自缢,徐庶就更加恨了曹操,加上他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又不是出于本心,于是发誓终身保持沉默。
他的沉默除了反抗,也算是智慧的自保吧!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它以一种睿智冷静的姿态去聆听去关注去分析,它代表一个人的气度与品格,也代表了分寸感。
有时沉默,是一种更高级的语言。
纪伯伦说:
“虽然言语的波浪*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是沉默的。”
所以,无声的语言,有一种埋藏在深初的震撼力,能积蓄力量。因为冷漠之柔,硬于一切。
它考验涵养修为,也考验职业操守,面对毫无意义的辩论和处世不公时,可以适度保持沉默,从别人的观点中发现自已,从别人的欲望里看自己,我相信有一天,你会发现生活依然如是,但你已经活得格外精彩。
毕竟*的人,都会经历一段沉默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