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接着要做的事,又是人们认为我们肯定做不成的事。”
这是得过新闻界*高荣誉“普利策奖”的美国*记者戴维.哈尔伯斯坦先生所引用的我说过的话。戴维在其所著的《下一世纪》一书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京瓷及其创业者,也就是我的故事。
他说,自创业以来,稻盛就以这样的气魄不断开发新产品,向新事业发起挑战。
确实,回顾我走过的人生,凡是人们都“走惯的路”,我从未涉足过。
昨天走过的路,今天再走一趟,或者去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这与我的天性不合。我总是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一直走到今天。
当然,这样的道路绝非平坦,因为谁也没有走过。
我常做如下比喻:
我行走在田间泥泞的小道,那甚至不能被称为路。脚底一滑就会跌入水田,蛇或青蛙突然出现吓我一跳,但我仍然一步一步向前走。无意间向旁边一瞥,那里铺装平整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如果踏上那条路自然既舒服又方便,但我却凭着自己的意志,反而仍走那无人通行的泥泞小路,而且坚忍不拔地走到今天。
“铺装平整的大道”是大家都想走的、正在走的路。在大路上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没有趣味。若只知步别人的后尘,则绝不能开拓新的事业。
同别人干一样的事,很难期待获得出色的成果,因为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上不会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无人涉足的新路,尽管寸步难行,却可以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巨大的成果。我一直这么想,也就这样一路走来。
从京瓷创业到今天,半个世纪中,我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从各种产业用陶瓷零部件到各种半导体电子封装零部件,从太阳能发电系统到复印机、手机等,向广泛的事业领域持续地发起挑战,而且,后来又投入跨行业的通信事业,涉足宾馆事业等。
这不是因为我具备各行各业的技术,而只是“每天不断进行创造的工作”,半个世纪以来持续不断,如此而已。
每天每日,哪怕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工夫。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
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能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假以时日,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不满足于现状,总想做得更好,总不断提升自己,或许就是产生“成功”与“失败”之间差距的根源。
每天一点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做得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中*重要的,也是进入真正“创造”之门的秘诀。
*时时都要有创意,并激发员工去想一些新点子。除非*时常带给大家新观念以及新的刺激,否则团队难以进步和发展。要是*安于现状,员工也会变得苟安,这样就会退步。假如你的领导是这种人,那么,对团队而言真是悲剧。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深刻的思考、困苦和折磨中获得创新的想法。
作为公司的*,我要求每一个员工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胜过今天。这就是日文中的“改善”(kaizen)。我必须以身作则,展现出创造力,并鼓励其他人跟随。而且我特别注意,一年365天,是不是能坚持每天都努力做到?是否天天都能如此?
*后,在如何让公司成长方面,我避免采用神奇而快速的方法,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促使公司自然发展。
在进入全新的、没人到达过的境地时,我会试着专注于目标。这份专心的程度已使一切渗入潜意识中,并塑造及刺激我的思考。如果动机强烈、欲望炽烈,自然可以做到这一点。意识或潜意识专注到某种程度,就可以从中产生创意,创意不是浅薄的随意思考。不要以为灵感是刹那间涌现的,其实在你心中,它早已酝酿很久了。
有创意的心追随的是长远理想。
重要的是,不管目前欠缺什么,一定要持续地为梦想努力。当初我们打算筹建京都半导体公司时,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计划、梦想、沉思以及辩论。创立DDI时也一样。今天的DDI已经是原本独霸日本电信事业的NTT*大的劲敌。
在创立DDI时,我们从NTT请来五位很*的青年工程师。每个周末,这五个年轻人都要从东京来到京都,在我们公司的客房里讨论如何创立DDI。这一过程一连持续了6个月,*后直到我们的远见变得越来越清晰具体为止。
之后,我才觉得大举向前迈进。我们遇见过很多困难,但是我们那清晰具体的远见总是能带领我们找到脱离困境的路。因此,我们一点也不焦虑,反而拥有梦想成真的信心。就在1994年3月31日,DDI税前盈利已达5.07亿美元,营业额则已超过3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