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珍:机械行业应坚定不移走自主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06/12/27 16:18:22 点击次数:9116
“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机械行业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不仅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预期,而且质量和效益也全面提高。在对近年来机械工业发展的良好形势感到欣慰的同时,全国政协常委、*工经联主席团主席、*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表示,越是在快速增长之时,越要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规划行业发展
机械工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行业自身要端正发展思路,更要从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科学发展着眼,思考和规划行业的发展思路。为此,于珍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
积极开发高效、节能、节材、低污染的新产品。要与用户紧密结合,以国务院8号文件确定的16个重点领域的装备为重点,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为各部门提供更多先进可靠的机械装备,机械企业要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新的发展空间。
着力提高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能力。近几年,全行业许多主机产品产量增长很快,但一些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比如高压输变电设备的配套电瓷、断路器中的操作机构、高档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电控装置中的高档低压电器、传动系统中的高档轴承、控制系统中的高档仪表等。只有将这些关键件的自主能力提高了,才算真正掌握了成套装备制造的主动权。
深入研究市场,转变增长方式。关注和寻求新的产业方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拓展增值空间。向卖服务扩展,提高附加值。
着眼长远,下决心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的建设,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技术;不但要重视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而且要下决心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奠定我国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按照中央提出的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的要求,坚持把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作为振兴机械工业的切入点,深入领会、认真实施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技术装备政策,充分发挥国家重大专项的带动作用,以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依托,采取合作开发、联合制造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实现重点突破,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带动全行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排头兵企业要有眼光、有骨气、有志气。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对外合作,吸收*上一切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出发,坚定不移地保持发展的自主权,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行业脊梁的重任。以“强化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模式,尽快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
振兴装备制造业要突出体现国家意志
于珍指出,振兴装备制造业要突出体现国家意志。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重大技术装备的用户大多数是强势,甚至是垄断性行业的用户,而装备制造企业的现状是相对弱小而且分散,双方难以形成对等的谈判关系,装备自主化的国家意志,往往因制造企业地位太弱而无法坚持,从而使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家意志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为此于珍提出五方面建议:一是进一步整合各部门支持自主创新的力量。对于国家已经明确的重点发展领域的重大装备,各部门应统一认识,齐心协力,从项目核准、企业技术改造、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同步予以支持。二是提高有关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力度和权威性。要采取措施,迅速改变现有政府机构职能分散,人少事多,难以对产需双方在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目标及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分歧进行强有力协调的问题,增加装备制造业振兴办公室的调控手段,提高组织协调的权威性。三是由国家财政支持,建立重大技术装备风险基金。让基金与用户、设备制造企业分担首台(套)国产化装备的失败风险,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四是必须全面正确理解用户牵头的国产化方针。用户牵头应主要体现在落实依托工程上,而对设备国产化中科研攻关的管理,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应该由制造方牵头。五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国产化设备的价格。要使国内制造企业能够保持正常的利润水平,保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于珍认为,应改进目前实行的企业考核机制,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方面的长期性投入。“不仅要注重近期经营业绩的考核,更要重视对科技研发投入、人力资源培训、企业中长期技术改造等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相关指标的考核,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方面的长期性投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
于珍建议国家建立必要的产业基金,用于工业经济领域的产业整合,以利于积极应对外资并购,壮大骨干队伍,打造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他同时认为,要彻底打破传统的行业划分和行业分割,实行设备制造企业与设备使用方企业及其设计院之间的有效联合,尽快培育一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工程公司、系统成套公司和工程监理公司,增强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
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规划行业发展
机械工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行业自身要端正发展思路,更要从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科学发展着眼,思考和规划行业的发展思路。为此,于珍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
积极开发高效、节能、节材、低污染的新产品。要与用户紧密结合,以国务院8号文件确定的16个重点领域的装备为重点,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为各部门提供更多先进可靠的机械装备,机械企业要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新的发展空间。
着力提高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能力。近几年,全行业许多主机产品产量增长很快,但一些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比如高压输变电设备的配套电瓷、断路器中的操作机构、高档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电控装置中的高档低压电器、传动系统中的高档轴承、控制系统中的高档仪表等。只有将这些关键件的自主能力提高了,才算真正掌握了成套装备制造的主动权。
深入研究市场,转变增长方式。关注和寻求新的产业方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拓展增值空间。向卖服务扩展,提高附加值。
着眼长远,下决心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的建设,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技术;不但要重视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而且要下决心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奠定我国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按照中央提出的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的要求,坚持把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作为振兴机械工业的切入点,深入领会、认真实施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技术装备政策,充分发挥国家重大专项的带动作用,以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依托,采取合作开发、联合制造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实现重点突破,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带动全行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排头兵企业要有眼光、有骨气、有志气。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对外合作,吸收*上一切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出发,坚定不移地保持发展的自主权,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行业脊梁的重任。以“强化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模式,尽快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
振兴装备制造业要突出体现国家意志
于珍指出,振兴装备制造业要突出体现国家意志。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重大技术装备的用户大多数是强势,甚至是垄断性行业的用户,而装备制造企业的现状是相对弱小而且分散,双方难以形成对等的谈判关系,装备自主化的国家意志,往往因制造企业地位太弱而无法坚持,从而使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家意志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为此于珍提出五方面建议:一是进一步整合各部门支持自主创新的力量。对于国家已经明确的重点发展领域的重大装备,各部门应统一认识,齐心协力,从项目核准、企业技术改造、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同步予以支持。二是提高有关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力度和权威性。要采取措施,迅速改变现有政府机构职能分散,人少事多,难以对产需双方在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目标及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分歧进行强有力协调的问题,增加装备制造业振兴办公室的调控手段,提高组织协调的权威性。三是由国家财政支持,建立重大技术装备风险基金。让基金与用户、设备制造企业分担首台(套)国产化装备的失败风险,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四是必须全面正确理解用户牵头的国产化方针。用户牵头应主要体现在落实依托工程上,而对设备国产化中科研攻关的管理,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应该由制造方牵头。五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国产化设备的价格。要使国内制造企业能够保持正常的利润水平,保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于珍认为,应改进目前实行的企业考核机制,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方面的长期性投入。“不仅要注重近期经营业绩的考核,更要重视对科技研发投入、人力资源培训、企业中长期技术改造等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相关指标的考核,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方面的长期性投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
于珍建议国家建立必要的产业基金,用于工业经济领域的产业整合,以利于积极应对外资并购,壮大骨干队伍,打造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他同时认为,要彻底打破传统的行业划分和行业分割,实行设备制造企业与设备使用方企业及其设计院之间的有效联合,尽快培育一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工程公司、系统成套公司和工程监理公司,增强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