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治理,加大投入力度是根本
——*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环保发展纪实
绿色化工特别行动的第二站是湖北省枝江市,一座绿茵环抱的企业正在等着我们到来,这就是湖北化肥厂。
湖北化肥厂于1974年动工兴建,现有粉煤气化、合成氨、尿素生产装置各一套,具备年产32万吨合成氨、56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2000年3月,湖北化肥根据*石化重组上市的要求进行重组,分设成立了湖北化肥分公司(上市部分)和湖北化肥厂(非上市部分)。近几年,湖北化肥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湖北化肥目前共有环保装置43台(套),由于现有装置已运行了20多年,设备老化,现场“跑、冒、滴、漏”和直流水等现象时有发生。从2004年开始,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厂进行了水平衡测试,对各生产单位用、排水重新进行了统计,找出各单位漏点加以消除。2005年,企业对全厂十多处直排水加以改造回收,不仅减少了排放总量,还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加强环保装置和现场管理的同时,湖北化肥还加强了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为了减少SO2和烟尘的排放,湖北化肥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制定了《煤炭供应及质量管理考核规定》,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加强末端治理,除开好现有环保装置外,还加大环保治理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环保装置进行改进,使其达到*佳的治理效果。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为企业外排废水、废气稳定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湖北化肥在中石化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造。企业在规模扩大,装置增多的同时,也增加了环保工作的压力,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就显得*重要。他们坚持“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前移污染源控制关口,安全环保部门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基础设计、施工设计到施工、试生产等各阶段都参与把关,确保建设项目环保装置的达标,达到“以新代老,还清旧帐,装置增加,污染减少”的目的。比如在动力站二期扩建工程中,他们按“以新代老”的原则,对原有两台锅炉增设烟气脱硫系统,从环评开始就安排环保专业技术人员把关,参与技术交流和业绩考察,严把环保指标关,确保系统建成投产后不仅能达标排放,还能长周期运行。
加大投入力度是解决环保问题的根本。2005年以来,湖北化肥共投入4000多万元对废水、废气等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如针对砂滤池反洗排放水PH不达标,他们投资227万元修建砂滤池反洗水回用系统,不仅减少了废水排放,还减少了新鲜水用量;针对合成工艺冷凝液排放废水中氨氮和COD不达标,企业投资30万元对汽提塔进行了改造;针对成品车间粉尘排放不达标的问题,企业投资48万元新增了布袋除尘器,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还回收了尿素粉尘;针对尿素解析废水,他们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回收处理装置。投资近3600万元的三台锅炉烟气脱硫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加强污染隐患治理投入,湖北化肥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环境问题,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
2005年吉化公司事故再次给化工企业敲响了警钟。为此,湖北化肥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厂范围内开展重大隐患排查,对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一是合成氨装置氨罐顶部安全阀放空会对周边区域的人员和牲畜造成中毒危害。湖北化肥计划新增一台小冰机作为备用冰机,通过减少冰机的故障率来减少液氨储罐顶安全阀起跳和手动放空的机率,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二是氨罐储罐发生重特大事故后,高浓度废水按照原污水排放管线排放可能窜入总排放口,对长江水体造成严重污染。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在厂区设置了三道堵截线,在氨库防火堤内北面增设污水收集井,将事故排污管线直接接入煤代油装置的污水排放管线上,氨库防火堤内作为*道堵截线,防火堤内可容纳6000立方米的污水;如污水量太大,煤气化污水处理站将作为第二道堵截线,将高浓度含氨污水引入污水处理站贮存、采用中和或稀释等方式进行处理,经监测合格后,打开外排阀门,将污水缓慢进入外排系统后排入长江,保证事故状态下高浓度含氨污水不外排,可防止水体污染事故的发生。污水处理站的生化处理池作为事故状态下高浓度污水的临时存储设施,其存储能力为4000立方米,由水汽车间酸罐铺设一条酸管线进污水处理站生化处理池内,一旦出现事故,由酸罐直接送高浓度硫酸到生化处理池进行中和,降低废水的碱度后排放。为了确保事故污水不造成再次污染,油罐区可以作为第三道堵截线。目前油罐区暂时闲置,存储量可达50000立方米。污水处理站生物池出口增设的一台污水泵,可将含氨污水接入企业原输油管线,如果事故水量太大,通过该管线污水引入油罐区油罐中储存,等条件成熟后通过管线送回企业生产区内处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