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龙公司两个“铁打的原则”
发布时间:2007/9/28 13:35:17 点击次数:8856
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内小氮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等先天不足。无论哪个小氮肥厂家,要想继续发展,就得不断地想方设法贷款进行以扩能、节能和改善产品品质为目标的技术改造。在这个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甚至因此把企业拖向死亡的边缘。所谓不技改等死,技改找死,就是这么来的。但也有一些企业在技改过程中,却始终没有被贷款拖住。河北晶龙丰利化工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小氮肥企业。记者近日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刘英江。
在谈到小氮肥企业通常的负债经历时,刘英江作了这样的描述:计划经济时代,同为“国”字号的小氮肥企业的技改资金,多由国家拨付。既然钱是国家的,又用在国家所属的企业上,厂家很少有“还钱”意识。那时的小氮肥厂厂长几乎都把主要精力用在“跑部进京”、筹措资金上——谁抓到钱谁发展,没人去考虑还钱的事。但实际上,任何债务都是要偿还的。随着债务的逐步增多,再加上相应的配套技术、管理等跟不上,技改又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或者所产生的效益不足以偿还债务,于是就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剧,到了实在扛不住的那天就只有停产关门甚至宣布破产。
河北晶龙丰利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宁晋县化肥厂也有过这样一番痛苦的经历。1995年底,随着4万吨/年、6万吨/年尿素工程的改造完成,宁化实现了从低浓度碳铵到高浓度尿素的历史性跨越,但同时也背上了超乎企业想象的债务包袱——这个投资1.6亿元的项目,负债总额竟然超过了2.5亿元。2002年,企业终于在还债的高压下被迫停产。
幸运的是,当时宁化的干部职工并没有失去起死回生的信心。他们勒紧腰带用了3天时间集资了150万元,好歹把企业的牌子保下来了。而且就是靠着这150万元,经过精心策划,全厂进行了填平补齐恢复式的大修,终于恢复了生产。
从那以后,宁化为避免在发展上重蹈债台高筑的覆辙,确定了两个铁打的原则:一是量力而行——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决不做超过偿还能力的事情,技改投入的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80%以内。二是欠债还钱——对债权人保持高度的诚信,按时、如数还钱,而且借钱时就先想到还钱。在此后的几年中,宁化年年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节能降耗、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发新产品的技改,尽管每次资金投入数额都不是很大,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实现了小步快跑——合成氨能力从4万吨/年增加到6万吨/年,尿素从6万吨/年增加到13万吨/年,并开发了20万吨/年复合肥和三聚氰胺、甲醇等项目。企业产品结构合理了,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行*,消耗和成本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大幅增加,2006年实现利税超过4000万元。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70%左右,保持了良性循环。
总结宁化的发展经验,刘英江认为,企业发展不是“发烧”,不是不自量力的“大干快上”。以前企业中曾经流行过“不改是等死,改是找死”的说法,这话前半句说得对,后半句就不准确了,应改为“瞎改是找死”。所谓“瞎改”,就是头脑发热,就是过分依赖“用别人的钱发财”,以为债可以拖欠,或者高估了自己的还债能力,不顾条件地盲目投入。这样瞎改的结果,自然是找死。所以,小企业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求发展。不然,企业就会因为发展过快、负债过多,而导致运转的链条断裂,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谈到小氮肥企业通常的负债经历时,刘英江作了这样的描述:计划经济时代,同为“国”字号的小氮肥企业的技改资金,多由国家拨付。既然钱是国家的,又用在国家所属的企业上,厂家很少有“还钱”意识。那时的小氮肥厂厂长几乎都把主要精力用在“跑部进京”、筹措资金上——谁抓到钱谁发展,没人去考虑还钱的事。但实际上,任何债务都是要偿还的。随着债务的逐步增多,再加上相应的配套技术、管理等跟不上,技改又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或者所产生的效益不足以偿还债务,于是就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剧,到了实在扛不住的那天就只有停产关门甚至宣布破产。
河北晶龙丰利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宁晋县化肥厂也有过这样一番痛苦的经历。1995年底,随着4万吨/年、6万吨/年尿素工程的改造完成,宁化实现了从低浓度碳铵到高浓度尿素的历史性跨越,但同时也背上了超乎企业想象的债务包袱——这个投资1.6亿元的项目,负债总额竟然超过了2.5亿元。2002年,企业终于在还债的高压下被迫停产。
幸运的是,当时宁化的干部职工并没有失去起死回生的信心。他们勒紧腰带用了3天时间集资了150万元,好歹把企业的牌子保下来了。而且就是靠着这150万元,经过精心策划,全厂进行了填平补齐恢复式的大修,终于恢复了生产。
从那以后,宁化为避免在发展上重蹈债台高筑的覆辙,确定了两个铁打的原则:一是量力而行——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决不做超过偿还能力的事情,技改投入的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80%以内。二是欠债还钱——对债权人保持高度的诚信,按时、如数还钱,而且借钱时就先想到还钱。在此后的几年中,宁化年年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节能降耗、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发新产品的技改,尽管每次资金投入数额都不是很大,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实现了小步快跑——合成氨能力从4万吨/年增加到6万吨/年,尿素从6万吨/年增加到13万吨/年,并开发了20万吨/年复合肥和三聚氰胺、甲醇等项目。企业产品结构合理了,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行*,消耗和成本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大幅增加,2006年实现利税超过4000万元。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70%左右,保持了良性循环。
总结宁化的发展经验,刘英江认为,企业发展不是“发烧”,不是不自量力的“大干快上”。以前企业中曾经流行过“不改是等死,改是找死”的说法,这话前半句说得对,后半句就不准确了,应改为“瞎改是找死”。所谓“瞎改”,就是头脑发热,就是过分依赖“用别人的钱发财”,以为债可以拖欠,或者高估了自己的还债能力,不顾条件地盲目投入。这样瞎改的结果,自然是找死。所以,小企业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求发展。不然,企业就会因为发展过快、负债过多,而导致运转的链条断裂,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