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杂志相关协会相关书籍
热门关键词:离心泵  分散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企业家之窗 >> 调光大师陈俊村:机会照亮抢先起跑的人

调光大师陈俊村:机会照亮抢先起跑的人

发布时间:2011/5/13 9:08:03  点击次数:15068

  *化工机械网讯:采访“调光大师”是一种很特殊的体验。作为全球重要的节能灯制造商,其蛰伏行业二十年,年产能150亿元,却没有巨额银行贷款、没有国家特殊政策和资源的注入,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媒体报道——解析它,就是解析一个正在浮出水面的“谜”。

  正因为没有一丝一毫的外围资料,才促使我们沿着时光轨道去破译这家企业的成长密码。于是,当轮廓渐渐清晰,“惊讶”接踵而来:

  20年,作为*批从台湾到大陆建厂的企业,伴随本土照明业的从小到大、一路悲欢,却屡屡与内需市场擦肩而过,直到2008年方才挥戈回归;

  20年,它承接了宜家在*的*张灯具订单;它打破了节能灯取代白炽灯的*大壁垒;它*次让节能灯实现自由调光,*回让灯具走进苏宁、好又多、家乐福、乐购……

  20年,它身上没有表现出本土企业常有的技术恐惧症。相反,以技术为矛、*为盾,一口气将一盏小小光源做出160多项*(在亚洲光源企业中位列*),甚至它的灯座标准被开放成为美国的行业标准。

  而在企业内部,公司高管们告诉记者:他们的手机上,总会时不时冒出一段董事长发来的“宋词”,办公桌上也时常冷不丁地出现一本古董级的线装书。二十年来,这位以近乎清教徒的方式隐身创业的人,爱烟花三月的扬州、爱行云流水的书法。他会在百忙中参加北大历史系的研修班;他甚至拥有自己的苏绣博物馆,他说绣品和灯具一样,都需要精雕细琢才能诞生经典。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企业,其背后又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位企业家?

  调光大师上半场

  这*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大事:金融危机开始冲击实体经济,跨国并购被商务部一票否决,资源浪费型企业节节失利,节能环保型企业步步加冕……

  商业气象斗转星移,商业机会此起彼伏,可陈俊村心中却始终回荡着他入行时听到的那句话——“你看这地球每天不停地自转,只要有太阳落山,照明行业就有钱赚!”

  这句话,在他心中奔腾了20年。

  金门岛啊,金门岛

  一个人究竟要迈过多少“坎”,越过多少“弯”,才能历练出成功者必有的精神特质,由此照亮一生?

  四十多年前,当陈俊村和所有少不更事的男孩一样,在台湾新竹的街头满街跑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成长为*照明业的“调光大师”。陈俊村出生在新竹市*繁华的一条商业街,父亲开着家不大不小的服装厂,进出有小汽车开道,屋门口是一大片葡萄架和芭蕉林。

  家境宽松,无忧无虑,自由放任,却不失教养。童年的陈俊村习惯了熙来攘往生意繁忙,顺风顺水的成长环境让他从不为钱犯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父亲的服装厂因为同行挤压经营困难,家道中落让一切美好瞬间颠覆。那一年陈俊村16岁。

  一个16岁的少年终于感到生活是如此残酷。五个兄弟姐妹只能养活两个,“连一粒米掉到地上都不可以。”陈俊村难以接受周遭亲友变化的表情,也难以理解父母日益增多的口角摩擦。对于这个家,他*能做的只有更加奋发读书!

  发奋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武器,同样也能磨砺一个人的好胜之心。从中学开始,陈俊村几乎每次考试都稳拿*。*一次例外,居然是班里一位课代表因为妒忌,悄悄把陈的试卷偷出来涂改了答案。

  1976年,陈俊村如愿考入台湾大学电机系。在这所培养过马英九、施振荣等名人的宝岛*学府,陈俊村半工半读度过了四年时光。四年后,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去了硅谷,而他却毅然坚持留在岛内。

  留在岛内必须服两年兵役,这是台湾大学毕业生必须完成的“成人礼”。于是,金门某师的炮兵连多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少尉。军旅生涯枯燥乏味,白天放炮演习,晚上没事就搞“急行军”,再没事就“修厕所”——当时金门有几百个连,每个连被要求修2~3个厕所美化环境。一时间,满山遍野都是围着花岗岩敲敲打打的“阿兵哥”……

  如此环境让众多知识青年深感不适。比如跟陈俊村同期服役的林毅夫(后来成为*银行副行长),就在一天夜里抱上两个篮球横渡金门海峡,一口气游到了厦门。

  戎马两年,陈俊村领悟到一种全新的生存之道。在这个靠体力和意志生存的男人*,“阿兵哥”们或许语言粗俗,脾气火爆,但只要你把他们真正装到心里,他们也终会把你当成兄弟!学会和不同阶层不同路数的人交朋友,这是军营赋予陈俊村的*大财富。

  1983年7月,即将服完兵役的陈俊村,一身戎装,一团联想。营房里播放着*的《绿岛小夜曲》,身后是阳光明丽的海岛早晨……这位27岁的汉子刚刚婉拒了上级让他留在*的提议,此时此刻,他的心正像那缓缓驶出海港的新战舰,焦急、迷惘而又充满渴望。

  机会照亮抢先起跑的人

  陈俊村退役之时,正值台湾制造业全面崛起。很多人一边在大企业上班学经验,一边又在外边“鼓捣”自己的小公司。在那个热情洋溢的年代,创业者们如同水银泻地般见缝就钻,碰壁拐弯,遇机会就上,没机会就创。

  然而,台湾狭小的市场毕竟承载不了如此巨量的创业风暴。于是产业开始升级,销售开始外移。诸如雨伞、自行车等低技术含量的项目逐渐日薄西山,IT、电子等新兴行业乘势崛起——1987年,面对这一拨以知识分子为主打的创业潮,已先后在两家电子厂做过工程师的陈俊村,终于按捺不住。

  放弃好端端的工程师不做,亲朋好友直摇头:这一步踏出去,不但没了安定的生活,更将没有安歇的日子;不仅没有固定的收入,还要月月焦虑如何给别人发工资。但陈俊村目光坚定:只要能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无论成败,我都认了……

  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大!在当时台湾*高的世贸大楼里,陈俊村创办了他的加美科技公司,这家以技术咨询为主业的公司两年内迅速成为行业*。事实上,加美的“*”来得颇为轻巧,因为岛内基本没有技术咨询公司,缺乏对手的陈俊村自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更何况,陈俊村借助了新一拨的创业趋势,“当别人都向科技产品的金矿蜂拥而去时,我就是那个卖铁锨的人!”

  通过给将近五百家企业做技术咨询,陈俊村的人脉和视野迅速打开。此时的台湾已是*照明业的重要代工基地,陈的很多客户都来自该行业。一次酒过三巡,一家照明企业的老总和陈俊村聊得兴起:“我算是入对行了,你看这地球每天不停地自转,只要有太阳落山我就有钱赚!”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陈俊村。两年来自己虽说赚了几十万美金,但相比这些“入对行”的人,这个数字未免有些寒碜。也是在这次饭局上,客户提出想到大陆看看。

  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大陆在台商眼中多少有些神秘,两岸同胞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彼此“雾里看花”,谁都看不清谁。陈俊村通过一位香港朋友联系上前轻工部,“两岸照明业首届交流会”开始在不可思议中稳步推进。自1989年下半年开始,陈俊村数十次往返于海峡两岸,终于促成了一桌“团圆饭”。

  然而大陆当时的投资条件,并未打动与会的台湾*照明企业:没有一家与产业配套的彩印包装厂;工人们中午下班先要回家睡两个小时午觉;甚至买瓶可口可乐还得到五*酒店……差距同时意味着商机,陈俊村显然把眼光放得更远。此时大陆的家庭照明尚未起步,国有灯泡厂们庸庸碌碌,可市场摆在那里总要有人来填补,更何况如此便宜的劳动力和地价。岂容错过?

  事实证明,随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正在内地潜滋暗长的创业潮一点不比台湾逊色。1989年上半年,仅上海一地便新增私营企业3000家,大陆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接轨全新的商业社会。

  跑得快不如跑得早,陈俊村决心到大陆从事照明业!这个原本为别人牵线搭桥的红娘,却无心插柳地为自己赢得了先机。如果说陈俊村对*照明业的*个贡献,是开创了两岸照明业交流的先河,那么接下来的二十年,他还将创造更多的*。

  这些“*”凸显在照明行业的发展趋势中;这些“*”清晰展现了企业的成长路径。

  破茧之痛仍犹在,只是朱颜改

  一只光源是怎样炼成的?2009年3月,当我们的摄影记者要求陈俊村再次坐回车间的流水线时,他是那么的自然和熟稔。

  激情的年代,机器的轰鸣,火红的钨丝……过往岁月仍犹在,只是朱颜改。1992年8月18日,陈俊村的照明工厂在上海浦东和浙江海宁两地同时揭幕,他给自己的工厂取名比华(VIVA),在西班牙语里“VIVA”意味着胜利。而此前的两年多,他通过外贸的形式挖到了在大陆的*桶金。

  *桶金来得并不容易。单枪匹马闯荡上海滩,陈俊村一方面要通过台湾的朋友从国外接单,一方面又要帮大陆的生产商弥补产品质量的短板。为保证订单品质,陈俊村亲自承担了产品零部件采购,于是松江、宝山一天至少要跑7家零件厂,根本顾不上吃饭。而他当时的交通工具,是每天500块包下的一台出租车。

  一天晚上,陈俊村约了一家零件厂负责人在上海宾馆吃饭。可当他汗流浃背从另一家零件厂赶来时,仍然迟到了一个小时。此时对方已经酒足饭饱,正准备起身离去。于是,三杯满满的白酒自罚下肚,外加赔礼道歉好话说尽,尴尬的氛围方才有所缓解。

  送走客人,陈俊村扶着宾馆的走廊大吐不止,望着四周纷纷绕道的陌生人,他深吸一口气:所谓“老板”是一个需要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坚持下去的职业。

  单纯做外贸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客户很有可能绕过你直接对接生产厂。即便陈俊村的外贸公司比当时的国有进出口公司效率高很多,比如国有公司从工厂提单往往要七天,而陈俊村却能两天搞定,可要想在这个行业持久立足,必须得有自己的工厂!

  于是砸下做外贸攒下的120万美金,豪情一搏。1992年8月18日,比华浦东厂和海宁厂同期投产。上午参加完浦东厂的竣工典礼,下午又马不停蹄奔赴浙江海宁,尽管一去一回累得筋疲力尽,但陈俊村内心却无比敞亮:有了自己的制造基地,自己再也不是两头不靠岸的外贸“小舢板”了。

  在比华的浦东工厂,一条条六七十米长的流水线上,密密麻麻地坐着四五十名工人。他们身穿普通的棉布工作服,每个人手边都有一种夹具,帮助他们准确地完成组装、检测、贴标签等工作,手中的动作可以以秒计算。而在西方国家,每一条光源生产线上都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一条线上仅需要几个工人。

  当然这样的生产线动辄都是上百万美金。而比华自己开发了生产线上所有非标准自动化设备,把每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个工位,由全**廉价的熟练工人和他们手上价值只有几块钱的夹具来完成。此后四年,通过这种“小米加步枪”的模式,陈俊村为*照明业创下的*是——承接了宜家在*的*张灯具订单,开创了这家百年家居店在*下单的先河;浦东厂还包揽了当年美国西屋电器和家得宝在*的灯具订单。同时,陈俊村在国内*引进“卤钨火炬落地灯”,此类灯具在今后八年出口超1亿支,创汇12亿美元以上。

  望着一个个装满灯具的集装箱缓缓驶离黄浦江,陈俊村离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男人梦想似乎越来越近。然而1994年*经济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增值税新政出台。按照新税制,凡是1994年前成立的出口企业不能退还增值税,就是这17%的税额扼住了比华成长的咽喉,照此算来比华将有三分之二的出口产品赔钱。

  一赔赔到了1996年。利润小于增值税,材料买不回来,订单迟迟完成不了,客户的怒火、员工的抱怨几乎把陈俊村烤糊在他的车间里。企业*次遭遇重大危机,1996年赫然成为比华企业史上的分水岭。

  事实上,比华的焦灼也是当时照明业外贸大户们的共同焦灼:一方面外贸形势不佳,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居住在单位分来的房子,只要灯泡能亮也就心满意足,哪谈什么内需市场!陈俊村痛定思痛,一方面他被迫关掉浦东厂,另一方面开始在配套更为完善的珠三角寻找建厂机会。更为重要的解决方案是,比华开始在产品线上推行它的“舰艇计划”——“打个比方,造普通的小渔船附加值低,但半年就可收回成本;造舰艇虽然非得三五年,但产品附加值不知高到哪去了。”

  “让一个市场变成三个市场”

  问答一照明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什么——是技术;那技术的核心体现是什么——“让一个市场变成三个市场”。

  问答二照明行业的趋势是什么——是节能;那照明行业的下一波趋势会是什么——“节能再节能”。

  这是采访中记者与陈俊村的两个精彩问答,也是比华自1996年起实现惊人成长的逻辑所在。

  1996年,春暖花开时节,陈俊村坐在办公室里有些发愁。已经有好几位美国客户向他询问某种特殊结构的荧光灯,而这种灯却未曾在国内出现过。

  “这些人关心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灯?”陈俊村通过海外朋友一打听,原来——伴随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光源逐渐在西方国家崭露头角,并且大有将传统光源斩落马下的态势。事实上,这种只是将白炽灯灯丝发光原理,改变为气体发光的节能灯,技术并不复杂。陈俊村隐隐感到,一个新的时代来了。

  1996年底,比华*在国内生产出节能灯。也是在这一年,一家名为欧普的企业也开始在千里之外的珠三角组装节能灯,三年后,另一家名为雷士的企业也开始蠢蠢欲动。*光源企业缓缓步入节能灯世纪。只是他们和比华一内一外的市场分野,决定了几家企业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所交锋,但历史*终为他们安排了一场聚会。

  陈俊村是个有浪漫主义情结的商人,即便在枯燥的研发领域,他也能够爆发革命性的灵感。比如欧美市场的节能灯,普遍是直挺挺一根灯管外加一个硕大的镇流器——非但块头大而且长得丑。怎么办?

  把镇流器压到灯头里,再把灯管弯成螺旋型不就行了?一个创意设计,三年技术攻关,1999年比华全球首创的节能螺旋灯应势而生——“诸如台灯等小型灯具,以前只装得了白炽灯泡,现在螺旋节能灯做得和它一样大小,那么你选择谁?”陈俊村的这一步跨得波澜壮阔,正如把台式电脑压缩成笔记本,节能灯全面取代白炽灯的*后一道壁垒由此打破。

  截至2008年底,比华的螺旋灯已成为全球销量*大的光源品类,单美国年实耗量就达两亿只。而美国《联邦能源法》规定到2012年其将全面淘汰普通白炽灯,届时螺旋灯在美国的年实耗量预计突破八亿只。

  技术突破让一个看得到边的市场瞬间增长三倍甚至更多。相比*制造普遍的技术恐惧症,陈俊村似乎在产品研发上越战越勇,他不惜血本地将一盏小小光源做出160多项*(在亚洲光源企业中位列*),为的就是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这就好比在市场旁边蓄了一大池水,目的正是为了有朝一日开闸放水,水淹七军。”

  *精彩的一次“水淹七军”是在2004年7月,比华照明在竞标美国“能源之星”底座标准设计中胜出,美国能源部和环保署就此采用其为行业标准。随即比华向全*开放了标准。“用了我的灯座还怕不用我的光源?全美国有45亿个灯座,目前只有9亿个安装了节能灯,剩余36亿个比华做不过来大家一起来做!”

  一步*,步步*。2007年当节能灯领域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的时候,陈俊村再次摆出了新Pose:让节能灯更节能。比华打破了只有白炽灯才能调光的魔咒,推出可以根据心情四段调光的节能灯。正如不能调节温度的空调和可以调节温度的空调,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那么节能灯呢?

  美国加州大面积断电,因为美国各州电网都相互独立、一时难有援手,刹那间民怨沸腾。*的英特尔公司甚至对州政府说,如果电力问题不解决,他们将以*快的速度搬离加州。政府官员们也犯了难,目前该州的照明光源几乎都已换成了节能灯,换言之能省的都省了,还能怎么办?比华美国办事处闻讯立即展开公关——还有一种可以调光的节能灯!

  2008年,比华年出口额突破26亿元人民币。

  调光大师的下半场

  情景一:2009年2月,*灯饰风向标,中山古镇。南*的炽烈阳光,似乎并没有叩开这个曾占据全球灯饰60%市场的灯饰王国一脸的愁容:自金融海啸开始,房地产市场萎缩,外销订单骤减,古镇的导购人员甚至比外来客人还多。

  可就在昨天,古镇人拿个螺丝刀就可以开厂,配件随处可见,白天买配件晚上在家装灯,灯饰城里有出租墙壁的,连店都不用租。

  情景二:2009年3月29日晚上8点,由*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拯救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举行。从悉尼到北京,再到全球近2000个城市相继熄灯一小时……

  ——*照明业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洗牌时刻。这一切陈俊村都看在眼里,参与它,赢得它,这是自己51岁后的*使命。

  爬南坡的企业

  有一年,陈俊村陪客户一同赴美考察。客户的一位朋友对陈俊村似曾相识,他问:“你就是那个做灯管的?”陈俊村突然感到这话有点刺耳,他回答到:“是的,可是我做的是照明艺术。”一问一答中,陈俊村“民族的骄傲”被点燃,他发誓,这一辈子,一定要使*的照明产品真正让*竖起拇指!

  解析一个企业的特殊气质,*好从企业家的特殊气质切入。比华的成长几乎经历了大陆照明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所有步骤。其中非常多的关键时刻,如何选择,如何突破,有时候你很难从企业本身的状态和实力去判断,而只能从企业家的性格和人格去感知。

  2008年,生根大陆20年的陈俊村正好50岁。五十而知天命。在比华,无论是企业治理还是产品研发,你都能从中隐约感受到一个贯穿始终的“魂”。

  踏进比华在上海张江的营销总部,参观者也好,客户也好,要不了五分钟,便会向接待者这样发问:是谁设计了这家公司?

  电梯旁有小桥流水,走廊边摆满木艺石雕,整个公司藏书多达三十万册,近万名员工人手一个借书证;在产品展示厅,你除了惊叹陈俊村居然能把硬邦邦的灯具细分出男娃灯、女娃灯、橱柜灯、麻将灯等近百个品类,更让人难忘的是那些带有浓浓*味的“身份证”,比如影院灯叫“永遇乐”,卖场灯叫“日夜明”,婚庆灯叫“念奴娇”,麻将灯叫“战方城”,床头灯叫“花罗帐”……

  董事总经理杨俊松告诉记者:公司高管们的手机上,总会时不时地冒出一段董事长发来的“宋词”,办公桌上也时常冷不丁地出现一本古董级的线装书。陈俊村爱烟花三月的扬州、爱行云流水的书法。他会在百忙中参加北大历史系的研修班;他甚至拥有自己的苏绣博物馆,他说绣品和灯具一样,都需要精雕细琢才能诞生经典……

  ——是的,这个横贯企业方方面面的“魂”就是五千年的*智慧。

  一直以来,在*企业界,机会派、市场派、资本派和管理派走马灯似地占据舞台中央,而技术派却总是处于边缘。柳传志曾在比较联想和华为时,有过如下坦言,“我做研发,都是先把积累做好,水到渠成往前走。这个做法相对任正非要缓慢一些。像爬珠穆朗玛峰一样,陡峭的南坡到达*更快一些,但是北坡比较平滑。任正非敢走南坡,这本身就使我对他充满敬重。”

  今天,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会选择从“珠峰北坡”爬上去,但在跨国公司眼中,真正可怕的竞争对手却是像华为、百度乃至比华这些运用*智慧“爬南坡的企业”。

  如果说浓浓的“*风”是比华驰骋海外市场的锐器之一,那么此时此刻,国内照明业的混乱和无序,则给了陈俊村在本土展现“万人敌”的机会。

  天时。时至2008年,国内照明市场的容量已突破2000亿元,但1万多家照明企业鱼龙混杂,没有一家把份额做上1%。许多企业都自封“*”,实则却是些200公里以外没人知道的“小诸侯”。换言之,真正的行业巨擘尚未出现。

  此外,内地灯具企业的外观设计普遍抄袭国外流行款式,而比华就是这批国外灯具的始作俑者。更何况,即便你能把外观做得再花哨,但说到灯具的核心——光源,谁又拥有可以调光的节能灯呢?

  地利。二十年的外贸生涯,让陈俊村分别在上海金山、浙江湖州、广东中山拥有了生产基地。换言之,照明业*好的配套资源已被牢牢掌控,只要总部一声令下,每一款灯具的成本都能控制在行业平均线以下。

  后装市场大轰炸

  至于人和,“调光大师”的商标注册故事足以管中窥豹。

  2008年7月,当比华将内销品牌名“调光大师”报到上海市工商局的时候,工作人员犯了难,按惯例“大师”、“皇”、“王”等字眼是不能注册成为品牌名的。陈俊村急了,跟他一起犯难的还有刚刚加盟比华照明的国内*营销人杨俊松。于是连夜申诉、连夜开会,*后诸如“调光节能灯每年能给上海节约多少能源”等相关报告,被摆到了工商局领导的案头。

  一星期后,峰回路转,工商局回函——“调光大师”核名通过!对专属词语的占有向来是营销领域的高明手法,“调光大师”响亮地喊出了自己的差异化。

  2008年7月,陈俊村带着包括杨俊松在内的众多高管调研*灯都——中山古镇。当他们以顾客的身份询问:“有卖可以调光的节能灯吗?”得到的回答却多是:“啊?你见过节能灯可以调光?”

  这是一次令人痛心的调研。当自己的产品已经在西方深耕数年之后,*的家庭照明还停留在如此蛮荒的状态。更让陈俊村没有想到的是,国人目前对照明的要求还停留在“糊里糊涂凑合着过”的阶段。事实上,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居家灯光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比如,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点上一盏温馨暖黄色的灯;炎炎夏日,我们需要一盏清爽柔和的日光色灯;看书、听音乐、睡觉、心情变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我们需要不同的灯光。可见,目前普通的节能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情绪照明的需要,可调光的节能灯进入普通家庭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西方,同样是装修前预装光源,但人们住进去一旦发现不适,便会立即采购大量灯具进行光源补充。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后装市场。但在国内,上游的光源企业主要扎堆前装市场,下游的灯具制造商又渠道单一,且往往把产品集中在远离市区的建材批发市场,不送货,不安装,十足的“坐销”派头。

  事实上,调光大师所觊觎的后装市场,确实是个烟波浩渺的全新蓝海。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自然搞家装的人就少,也就是说前装市场相对饱和。而那些早几年住进新房的人现在已到了大规模更换灯具的阶段,“这个时候把渠道火力架设在后装市场,自然事半功倍!”

  调光大师董事总经理杨俊松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当初他们考察中山古镇时认识的那家灯具厂商,在查证到节能灯确实可以调光后,竟然兴冲冲地从广东找上门来。只不过他并不是想要购买节能灯,而是嚷嚷着要和比华利益捆绑,成为其灯具产品的供应链。“他说他的特长是把木屑做成和实木一模一样的外形,且结实耐用。这和比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得益彰”……到目前,比华的供应链已超过60条。

  当节能灯进入调光时代,灯具原来可以这样卖?调光大师的突然“亮剑”引来整个行业的“哇”声一片。

  调光时代的财富机会

  2008年,*经济一片黯淡,各大行业纷纷感叹“生意不好做了”,陈俊村却有足够的理由对自己所在的绿色照明业信心十足,欣慰自喜——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近年来为遏制全球温室效应进一步蔓延,*各国相继立法强制性禁用白炽灯,全面启用节能灯。根据《京都议定书》,自2009年起到2012年全球将陆续强制性禁用白炽灯,全面启用节能灯。

  在国内,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2008年,中央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部署了“高效照明产业推广项目”(又称“绿照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在“十一五”期间,向全国消费者、企业提供和推广1.5亿只节能照明设备。

  未来几年,我国政府推广照明行业节能减排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预计2012年,白炽灯将全面退出照明市场。国家政策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都为我国节能灯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契机,绿色照明行业进入新的发展纪元。

  跑得早,还要跑得快。面对如潮而至的行业大势,落后便意味着挨打。而在内需市场,“调光大师”首先要辟的,就是渠道!

  董事总经理杨俊松告诉记者,2008年底,调光大师以低于欧美市场50%的价格强攻大中华区,一场被命名为“霹雳计划”的营销行动在国内全面推进。公司先期投入两亿元搭建分销网络,将全国划分为西南、东北、华西、中南、中原、华南、华北、华东八大战区,计划一年内打造出3000家大卖场终端、300家调光大师品牌形象旗舰店。

  一个更具颠覆意义的举措是:2009年4月,调光大师正式入驻上海7家好又多、30家苏宁电器、5家乐购等大卖场,计划进入2家家乐福——把灯具放到购物中心和家电卖场,陈俊村再次创造了国内照明业的先河,“对消费者而言,买灯饰终于也能像买柴米油盐一样方便了。”

  而对那些试图加盟“调光大师”的各地代理商而言,除了能获得符合行业趋势的照明产品,还将直接获得上述卖场渠道。2009年6月,调光大师将在上海举行一场名为“缤纷六月艳浦江”的代理商大会,“调光大师”针对内需市场的渠道集结号就此吹响!

  “国内的消费者从小都是等着灯泡亮,但是他们不知道当一个家把灯配好后,会有多么温暖的天人合一的感觉。”陈俊村告诉记者,自己下半辈子的*大心愿,便是让调光大师的制造理念“把冷冷的灯光,变成温馨、有活力、有观赏价值的艺术”,能够真正地赢得内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认可与尊重,也是对自己二十年风雨兼程的*大犒赏。

  后记

  一个51岁的男人有51岁的经历,一个51岁的男人有51岁的使命。

  曾经有一次,公司一位来自甘肃的女员工在上海生了孩子,找到陈俊村帮忙解决户口问题。考虑她平时工作非常努力,管理层开会决定帮她。殊不知户口问题刚刚落实,女员工便跳槽到了同行的公司。

  自那以后,陈俊村开始反思,比华究竟要做怎样一个公司,需要怎样一种文化。采访中陈俊村递给记者厚厚一本《比华基本法》,他说,为了这个基本法,集团花了大半年时间各部门开了无数次的会,你应该能从这里直观地感受到今天的比华。

  ——好的制度让好人更好,坏人不敢变坏;即使变坏了,也能再变回来。《基本法》里没有高大空的耀眼目标,*醒目处的企业愿景不过写着:五到十年内,成为*绿色照明领域*受尊敬的企业。而整个企业精神被归纳为六个字:信、义、仁、廉、善、和。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商人”,这又何尝不是陈俊村对自己人生前半场的总结。一个人可以错过一个时节,但不能错过一个时期;一个国家可以错过一个时期,但不能错过一个时代。所幸,这个国家没有错过这时代,它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去找回曾经丢失的时光;陈俊村也没有错过一个时期,他在二十年前单枪匹马闯荡大陆,如今终于圆了当年的梦。

  二十年来,从白炽灯到节能灯,再到可以调光的节能灯,陈俊村随着照明行业的历史浪潮一路悲欢,而此刻他的个人理想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行业使命感:让可以节能再节能的照明产品真正成为市场主流,让那些对照明的要求尚停留在“糊里糊涂凑合着过”阶段的*家庭,能够被真正的照明艺术照亮一生。

  这,也是一个51岁男人的新起点。
 

收藏此页】 【打印此页】 【关闭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化工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化工机械网(http://www.chem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②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化工机械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载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载该作品使用时,应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本网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 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公告 - 服务条款 - 网站帮助 - 商务服务 - 法律声明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全国客服热线:
    Copyright © 2004-2013 中国化工机械网 WWW.CHEMM.CN
    • 广告业务(图片广告、会员申请):
    •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导购咨询):
    • 信息编辑(会员审核、信息发布):
    • 媒体合作( 展会、协会、杂志 ):
    • 人力资源:<##SiteHRTel##>
    • 图文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