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化工:可持续发展环保先行
恒盛化工投资近1亿元建设的终端污水处理工程。(通讯员 刘玉敏 摄)
*化工机械网讯:节能减排是推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江苏晋煤恒盛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盛化工)近几年的发展成果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近年来,恒盛化工自觉担当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以做好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为切入点,借力技术进步助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了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多赢的局面。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达50亿元,利税5亿元,并连续9年入围*化工500强,今年又跻身*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投运环保装置减少“三废”排放
为了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恒盛化工投资建设了多个环保装置。2006年6月,总投资3800万元的循环水系统投入运行后,各个循环水系统根据水质指标要求已顺利实现梯级排放补水,各系统水质达标,水量平衡,*终实现了工艺冷凝水全部回收使用。投资近1亿元建设的终端污水处理工程,实现了源头与末端治污联动处理,至此,全厂顺利实现污水达标排放。2007年,投资1000万元兴建处理能力为360立方米/小时的反渗透除盐水装置,年可减少外排酸碱废水43万吨,每年节约排污费24万元。针对合成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公司分别于2007年、2009年新上1套35吨/小时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和1台60吨/小时的“三废”混燃炉,对以前只能排入大气的吹风气及全厂放空气和造气炉产生的炉渣进行回收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利用吹风气的显热和潜热副产蒸汽,变废为宝。
为了吸收“三废”混燃炉和热电锅炉产生的废灰,恒盛化工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1套年产5000万块方粉煤灰蒸压砖技术生产线,年消耗粉煤灰7万多吨,并用掉磷石膏3000吨,年创效益300多万元。2009年,公司与苏州金宏公司合作,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全部回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经过提纯、萃取后的液态二氧化碳每吨出售价格在400元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带来8000余万元收入。2008年底投入使用的废油精炼装置,年可回收废油260吨,在避免污染的同时,还可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推进节能技改降低能源消耗
恒盛化工的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节能环保型工艺,采用醇烃化净化工艺取代原有铜洗工艺,综合利用合成氨生产中排放的氢和一氧化碳,每年可副产甲醇8万吨。为*大限度地节约电能,公司对全厂电机进行了排查、调整,优化配置,杜绝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同时对一组多台电机工段配套变频调速器,取代阀门调节。2009年投资7040万元建设1套无动力变压吸附脱碳装置,代替原有的碳丙液脱碳装置,既节约了大量动力设备用能和相应的循环冷却水用量,又从根本上解决了脱碳泵泄漏的安全隐患,且无废气、废液和废渣排放,年可节约标煤1.14万吨。公司还按照工艺用水的不同水质分别回收、串联补水、梯级循环使用,*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节约了宝贵的一次水资源。
在推进技术节能的同时,恒盛化工还注重管理节能,制定了不同产品的单位能耗定额,设立了节煤、节电、节水等小指标奖,每天对生产能耗实施监测与统计,定期对各工序能量消耗做好分析,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管理体系,强化员工的节能意识。公司每年举行合理化建议评比活动,在员工中采纳节能减排“金点子”,同时,将成本核算渗透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与班组、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促进各班组不断改善操作流程,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与多家*大学和科研设计单位长期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催生了多项科研成果。
开源节流并举加快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按照公司规划的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同步发展的思路,依托已有的研发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链优势,恒盛化工积极谋划醇类下游产品的开发,靠科技创新*企业向产业链*攀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以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环保目标上,保持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循环使用,确保零排放。
为此,公司制定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积极贯彻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理念,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煤化工为基础产业,向精细化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化,推进多元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提高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体的战略目标是: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主导产业产能分别达到:氨醇150万吨,尿素100万吨,精细化工产业对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恒盛化工在实践中认识到,企业要发展,环保必先行;没有环保支撑企业便会失去生存的根基,更无从打造“百年恒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