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敏:刀具业成就与差距并存
发布时间:2007/5/8 11:00:56 点击次数:9618
2006 年10 月,在湖南株洲召开的*机械工业切削刀具技术协会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邢敏高票当选下届理事长候选人。
今年3 月的一天,我们在邢敏的办公室采访到了他。邢敏现在是*机床总公司的总裁、*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尽管他一再谦虚地向记者表示并没有直接在刀具领域工作过,一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其实无论是机床总公司还是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的工作,都一直与刀具有一定的关联和接触。
忙碌的邢敏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成功地转换着,采访之前他正在主持公司内的一个座谈会,短暂的采访之后他又要赴外地出差。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刀具行业乃至金属切削领域的发展状况?
邢敏: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本是并不是刀具行业的*,不过因为是机械制造专业出身,这些年来的工作中对刀具有一些了解,毕竟机床和工具是分不开的,我主要从机床工具行业的角度,借助对一些企业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国务院去年2月份颁布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有这样一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例。”我们都知道,切削加工技术正是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应用*广泛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政策环境。
机床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就是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绿色、环保,而相应的刀具就需要实现高速、高性能(大进给)、硬切削、干切削、复合切削,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主流方向了,相信在我们国内也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国内目前切削加工的总体水平的确仍然很低,传统的切削加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个人感觉,尤其在高速切削、高硬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精密高效加工等方面,我们还是比较薄弱的。单纯从企业的角度,我觉得可能多数的发展也是比较低端的,在设计制造上、应用水平上跟国外都存在一定差距。
记者:您觉得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产品生产趋于低端的问题?
邢敏:这个问题我想从用户这个角度来谈,*用户也就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等一类的,但我们也有低端用户,普通的机械加工,既要考虑*,也要考虑低端,而且很大的部分并不是在*。
记者: 您如何看待刀具、切削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邢敏:刀具、切削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机床工具是决定工艺的重要因素,刀具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实际。我们现在恰恰是没有看清它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实现高速切削加工存在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操作者对高速切削的实际技能和制造技术的缺乏,导致切削工艺参数不正确;一旦出现问题又多数从机床整机上去找,而不考虑刀具情况,这里面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所以很多时候,用户会对机床供应商不满意,而实际原因可能是机床与刀具的匹配不合理。*机床配低档便宜刀具的现象相当普遍,就是只考虑刀具的购买成本,没有考虑使用过程中利用刀具实现高效率,实际上刀具质量差、寿命短恰恰又会造成制造成本上升。
记者:您认为应该怎样促进和推广切削技术的进步?*刀协在这个过程中将起到什么作用?
邢敏:我想,要促进和推广切削技术的进步主要还是两大方面,从刀具制造的角度,要提高刀具的技术含量;从应用的角度,就是要提高高效刀具的利用率。
具体地说,*点,我觉得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还是应该依托国家的研究中心和相关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合作,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点,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可以选择与国外企业通过合作合资的方式,甚至引进、收购、并购,实现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第三点,我们有这样一个时机,那就是国家政策对提升机床整体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们恰好可以借此带动刀具乃至工具行业的发展。
谈到刀协,首先我本身也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为机床工具行业多尽一份力、多做一些工作。我想在刀具应用知识的普及方面,刀协还要进一步努力。另外,比如要加大培训力度,多办一些高层论坛、培训班,还要多组织国外企业到用户中巡讲,在推广其产品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自己。毕竟,协会的作用就在于推广、促进,在于以点带面。
记者: 您刚才提到了机床对工具的带动,对国内机床和工具行业的平衡发展有什么具体看法?
邢敏:首先,我想说,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本来不应该是单向的带动与被带动,应该是相互依附相互带动的,恰恰是由于这些年来我们“重主机、轻配套”造成了习惯思维。
目前,国内机床和刀具的整体水平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我们的机床也只是个别达到了国际水平,多数还没有达到。可能是宣传上也有问题,大家都只关心机床,比如展览会都看机床有什么新技术新产品,对刀具的关注太少。其实机床再好,刀具不配套是不行的,功能部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加工中很多辅助的东西都是应该多关注一下的。
记者:您觉得我国的刀具行业应该如何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如何打造出*刀具自己的*品牌?
邢敏:我们现在一个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问题,企业自身管理、资源配置、设备等等的水平,普遍有问题,恐怕都需要很大提高。
我参观过肯纳在天津的工厂,THK在大连、无锡的工厂,他们的刀具生产,从粉末到成型到制造,这个过程中的设备都是非常先进的。当然我们也有非常好的企业,比如我参观过的株硬集团、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这些都比较好,哈量也是,它通过收购国外企业,用对方的先进技术来改造自己。总的来说,我们是在发展、在前进,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
二是整合的问题,现在刀具每年出口额5亿多美元,但基本是低端的,怎么解决?企业的资源怎么配置,设备、技术怎么整合,人的因素,这四个方面保证我们的自主创新之路。可以引进,可以消化吸收,也可以合作,既解决了技术问题,又能解决人员的培训问题。在这之后,在别人的基础上做一些我们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去做。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实现高速高效,材料、涂层怎么去攻关,结构怎么去改进,辅助的问题怎么去解决,比如三坐标测量的问题、切削液的问题,所以说我们是整体上落后,各方面需要同时发展来提高我们的水平。
还有一个概念,国外企业宣传产品,往往是搞一个解决方案,帮你做成本分析,实际是把经济学应用到生产制造当中。这个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刀具本身,应用的水平也要提高,比如刀具自动化管理,刀具的库存、消耗量分析、利用率等等;同时还有物流这个角度,我在哈斯看到他们的刀具都有编号,工人直接对号取用,方方面面都有管理。
今年3 月的一天,我们在邢敏的办公室采访到了他。邢敏现在是*机床总公司的总裁、*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尽管他一再谦虚地向记者表示并没有直接在刀具领域工作过,一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其实无论是机床总公司还是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的工作,都一直与刀具有一定的关联和接触。
忙碌的邢敏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成功地转换着,采访之前他正在主持公司内的一个座谈会,短暂的采访之后他又要赴外地出差。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刀具行业乃至金属切削领域的发展状况?
邢敏: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本是并不是刀具行业的*,不过因为是机械制造专业出身,这些年来的工作中对刀具有一些了解,毕竟机床和工具是分不开的,我主要从机床工具行业的角度,借助对一些企业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国务院去年2月份颁布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有这样一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例。”我们都知道,切削加工技术正是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应用*广泛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政策环境。
机床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就是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绿色、环保,而相应的刀具就需要实现高速、高性能(大进给)、硬切削、干切削、复合切削,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主流方向了,相信在我们国内也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国内目前切削加工的总体水平的确仍然很低,传统的切削加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个人感觉,尤其在高速切削、高硬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精密高效加工等方面,我们还是比较薄弱的。单纯从企业的角度,我觉得可能多数的发展也是比较低端的,在设计制造上、应用水平上跟国外都存在一定差距。
记者:您觉得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产品生产趋于低端的问题?
邢敏:这个问题我想从用户这个角度来谈,*用户也就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等一类的,但我们也有低端用户,普通的机械加工,既要考虑*,也要考虑低端,而且很大的部分并不是在*。
记者: 您如何看待刀具、切削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邢敏:刀具、切削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机床工具是决定工艺的重要因素,刀具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实际。我们现在恰恰是没有看清它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实现高速切削加工存在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操作者对高速切削的实际技能和制造技术的缺乏,导致切削工艺参数不正确;一旦出现问题又多数从机床整机上去找,而不考虑刀具情况,这里面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所以很多时候,用户会对机床供应商不满意,而实际原因可能是机床与刀具的匹配不合理。*机床配低档便宜刀具的现象相当普遍,就是只考虑刀具的购买成本,没有考虑使用过程中利用刀具实现高效率,实际上刀具质量差、寿命短恰恰又会造成制造成本上升。
记者:您认为应该怎样促进和推广切削技术的进步?*刀协在这个过程中将起到什么作用?
邢敏:我想,要促进和推广切削技术的进步主要还是两大方面,从刀具制造的角度,要提高刀具的技术含量;从应用的角度,就是要提高高效刀具的利用率。
具体地说,*点,我觉得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还是应该依托国家的研究中心和相关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合作,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点,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可以选择与国外企业通过合作合资的方式,甚至引进、收购、并购,实现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第三点,我们有这样一个时机,那就是国家政策对提升机床整体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们恰好可以借此带动刀具乃至工具行业的发展。
谈到刀协,首先我本身也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为机床工具行业多尽一份力、多做一些工作。我想在刀具应用知识的普及方面,刀协还要进一步努力。另外,比如要加大培训力度,多办一些高层论坛、培训班,还要多组织国外企业到用户中巡讲,在推广其产品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自己。毕竟,协会的作用就在于推广、促进,在于以点带面。
记者: 您刚才提到了机床对工具的带动,对国内机床和工具行业的平衡发展有什么具体看法?
邢敏:首先,我想说,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本来不应该是单向的带动与被带动,应该是相互依附相互带动的,恰恰是由于这些年来我们“重主机、轻配套”造成了习惯思维。
目前,国内机床和刀具的整体水平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我们的机床也只是个别达到了国际水平,多数还没有达到。可能是宣传上也有问题,大家都只关心机床,比如展览会都看机床有什么新技术新产品,对刀具的关注太少。其实机床再好,刀具不配套是不行的,功能部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加工中很多辅助的东西都是应该多关注一下的。
记者:您觉得我国的刀具行业应该如何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如何打造出*刀具自己的*品牌?
邢敏:我们现在一个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问题,企业自身管理、资源配置、设备等等的水平,普遍有问题,恐怕都需要很大提高。
我参观过肯纳在天津的工厂,THK在大连、无锡的工厂,他们的刀具生产,从粉末到成型到制造,这个过程中的设备都是非常先进的。当然我们也有非常好的企业,比如我参观过的株硬集团、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这些都比较好,哈量也是,它通过收购国外企业,用对方的先进技术来改造自己。总的来说,我们是在发展、在前进,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
二是整合的问题,现在刀具每年出口额5亿多美元,但基本是低端的,怎么解决?企业的资源怎么配置,设备、技术怎么整合,人的因素,这四个方面保证我们的自主创新之路。可以引进,可以消化吸收,也可以合作,既解决了技术问题,又能解决人员的培训问题。在这之后,在别人的基础上做一些我们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去做。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实现高速高效,材料、涂层怎么去攻关,结构怎么去改进,辅助的问题怎么去解决,比如三坐标测量的问题、切削液的问题,所以说我们是整体上落后,各方面需要同时发展来提高我们的水平。
还有一个概念,国外企业宣传产品,往往是搞一个解决方案,帮你做成本分析,实际是把经济学应用到生产制造当中。这个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刀具本身,应用的水平也要提高,比如刀具自动化管理,刀具的库存、消耗量分析、利用率等等;同时还有物流这个角度,我在哈斯看到他们的刀具都有编号,工人直接对号取用,方方面面都有管理。